• <abbr id="k8iu8"><th id="k8iu8"></th></abbr>
  • <abbr id="k8iu8"><option id="k8iu8"></option></abbr>
    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文化融入城市生活、激發產業活力,四川眉山——

    漫漫東坡韻 千載詩書城(解碼·城市味道)

    本報記者  王永戰
    2021年02月02日07:5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核心閱讀

    四川眉山將東坡文化融入城市建設中,融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公園里、街巷間、城墻邊,眉山人都可以品味三蘇的流風余韻。人們尋找著東坡印記、品讀著詩書味道,他們的沉浸與熱愛,讓城市文脈得以賡續傳承,也為眉山這片文化沃土匯入新的生命力。

    品一杯綠茶,感受唇齒間的香味,在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城市濕地公園,年逾七旬的王國榮帶著相機,品著茶,等待定格眼前的美好。

    王國榮原本不是眉山人,但在這里生活了五十一載,早已以地道的眉山人自居。在這座城,王國榮能感受到濃濃的東坡文化。許多年來,蘇東坡是眉山人心中的代表人物,整個城市到處都有蘇東坡的影子,隨處可見的“東坡美食”、文化場館、主題文創,滋養著這里的人們。

    東坡文化滋養城市

    悠悠眉州,千年古韻。

    眉山古稱眉州,岷江、青衣江貫穿其中,重巒疊嶂、平壩丘陵,如方志所言:“介岷峨之間,為江山秀氣所聚。”眉州多英才,豐潤的水土孕育了無數眉山人,誕生了三蘇父子這樣的千古文人。“唐宋八大家中,蘇東坡和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占了三席”,王國榮引用詩人陸游描寫眉州的名句——“孕奇蓄秀當此地,郁然千載詩書城。”

    三蘇的流風余韻,千百年來滋潤著川西平原的土地。然而,在歲月的沖刷下,多年前的眉山城一度難覓詩書味,文化生活有些許單調。

    改變始自2000年,眉山建市。“東坡文化是眉山歷史的靈魂,于是我們把東坡文化融入城市建設中,讓城市留住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眉山市住建局局長梅斌參與了眉山的規劃建設,格外重視通過公園、景觀等窗口展示城市文化底蘊。

    經過長期建設,如今走進眉山,東坡文化的氣息濃郁。古城門樓、古城墻、三蘇祠博物館受到青睞,眉州大道、東坡宋城、眉州公館等地廣受歡迎。跟著“明月”“嬋娟”這樣的店游走,感覺是在蘇詞中穿梭。

    重塑的三蘇祠十分雅致。每逢節日,市民們總愿意走進這里,品味三蘇的千古文章。而在東坡湖畔重建的遠景樓,則記錄了蘇東坡在其《眉州遠景樓記》中對老家的盛贊:“吾州之俗……蓋有三代、漢、唐之遺風,而他郡之所莫及也……”

    當地詩人許嵐很愛去“四蘇公園”尋找詩歌創作的靈感。在蘇軾公園憶東坡詩詞,到蘇轍公園看西子橋、文定樓,去蘇洵公園感受“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的求學韌勁,逛蘇母公園體會蘇門教育之風……“在眉山,東坡文化氤氳在整座城市。”許嵐說。

    文學氛圍日益濃厚

    東坡文化也蘊藏在眉山人對散文、詩詞的熱愛中。“歷史長河里,眉山人寫就的散文名篇引人注目。”每逢給年輕人講起眉山散文,當地散文家沈榮均總是充滿自豪。

    翰墨味道由歷史深遠處飄到了今天。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眉山詩詞人就集中在三蘇祠一帶探討文學。隨著眉山建市,眉山市詩歌協會成立,并舉辦了各種活動。

    如今,隨著東坡文化日漸濃厚,眉山喜愛文學和詩歌的人越來越多。“目前,我們加入中國散文學會的作家已經有100多位。”沈榮均介紹,經過2015年散文名家走進眉山洪雅縣采風、2017年冰心散文獎獲獎作家代表走進眉山青神縣采風和去年的全國文學名家在眉山采風創作等活動,眉山城里讀散文、寫散文、愛散文的氛圍更濃了。現在,每個區縣都有散文學會組織,市級還有散文刊物《在場》,刊發愛好者們的作品。

    眉山的三蘇文化研究專家、詞作人王晉川說,他有了越來越多年輕粉絲。“前不久我去四川工商學院講課,主題就是眉山的東坡文化和詩詞。”退休后,王晉川越來越活躍,也有了更多年輕好友,很多大學生喜歡和他一起探討東坡、品析詞作。

    在眉山,人們提到作家,就會說起眉山市作協主席劉小川和他組織發起的“東坡文化講師團”。講師團有近百位講師,在社區和學校講授東坡文化主題課程上百場次。劉小川說,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走近、了解三蘇,品讀東坡文化和這座城。

    文創產業豐富生活

    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蘊只有融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才更具活力。在眉山,人們早已習慣與東坡為伴。

    傍晚,到水街找家館子,嘗嘗喜愛的東坡肉和東坡酥,是忙碌一天的眉山市文廣旅局副局長涂勇的舒適時刻。如今,東坡美食已成為眉山餐飲的文化符號,遍布全城的館子在滿足當地人味蕾的同時,還吸引了八方食客。

    吃東坡美食,少不了東坡泡菜。眉山人的廚房里,幾乎都少不了泡菜壇子。泡菜產業已成為眉山的鮮明符號,目前東坡泡菜遠銷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

    逛眉山東坡區的中國泡菜城,人們少不了去中國泡菜博物館里一探究竟,了解泡菜的前世今生。“或許東坡先生本人也難以想象,他當年在老家最愛吃的一道‘鹽水蘿卜’,竟能產生這么大的價值。”涂勇說。

    如何讓詩詞古文變得更加有趣,在三蘇祠博物館館長陳仲文看來,魔方、折扇等文創產品是重要渠道。走進三蘇祠的文創區,寫有東坡詩文的明信片和折扇、創意感十足的東坡詩句魔方、印有東坡《瀟湘竹石圖》的書簽、便簽,吸引了不少游客駐足觀賞。人們結束文化之旅后意猶未盡,通常會選購一些喜愛的文創產品,“把詩詞帶回家”。

    漫步東坡城市濕地公園和“四蘇公園”,賞拱橋,登望月臺,盡覽眉州美景;到古色古香的水街品美食,品味東坡味道;再去往青神縣,感受竹編文化,體會“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的高雅寧靜……當人們尋找著東坡印記、品讀著詩書味道,他們的沉浸與熱愛,也為眉山這片文化沃土匯入了新的生命力。

    《 人民日報 》( 2021年02月02日 12 版)

    (責編:袁菡苓、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