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bbr id="k8iu8"><th id="k8iu8"></th></abbr>
  • <abbr id="k8iu8"><option id="k8iu8"></option></abbr>
    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新聞資訊

    喜迎大運,一大波大運惠民活動即將上新!

    2023年05月25日22:00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發布會現場。主辦方供圖

    人民網成都5月25日電 (記者朱虹)今日,成都大運會城市宣傳系列新聞發布會(第2場)——樂動蓉城·與大運相約專場”舉行。成都市教育局副局長敬仕勇、市文廣旅局機關黨委書記郭德剛、市文聯副主席董成、大運會執委會宣傳部(開閉幕式部)專職副部長邱力出席發布會。會上介紹了“樂動蓉城”歌、舞、劇、展等系列惠民活動,以及大運青春歌會、《城市的翅膀》等歌曲的征集、創作和推廣情況。

    “樂動蓉城”主題活動從今年3月啟動,持續實施至12月底,貫穿成都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賽前、賽中、賽后三個階段。本次活動覆蓋社區、企業、學校、公園、綠道、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等多個市民生活場景和春熙路、太古里、寬窄巷子、金沙遺址等多個重要城市點位,通過一系列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有熱度、可持續的群眾廣泛參與的音樂、文化、藝術、體育活動,切實提高市民群眾參與度、榮譽感和獲得感,涵養城市文明氣質,常態化、多角度、全方位宣傳城市之美、運動之美,展示成都人民熱情友善、積極昂揚精神風貌,營造熱烈濃厚社會氛圍,凝聚喜迎大運、參與大運磅礴精神力量。

    “樂動蓉城”主題活動在實施過程中,根據成都市文化文藝活動實際開展情況詳細分為三大板塊。

    板塊一是“迎大運 動起來”全民齊參與活動。活動聚焦推廣群眾性體育活動、健身舞蹈進基層等群眾可感知、可參與、可交流的活動形式,在全市社區(村)策劃開展“大運有我·一月一主題”活動,大力推廣具有成都特色的健身操“熊貓動動操”;在全市機關、事業單位、工業企業組織開展“跳動工間操”活動;在全市中小學校開展大運歌曲韻律操普及、“錦城少年行”韻律操專項比賽、大運場館千人共舞展演活動等;同時,組織開展“幸福成工樂動全城——成都職工迎大運”系列活動及“職工杯”氣排球賽、八人制足球賽、3V3籃球賽、“環城綠道接力跑”、“天府綠道健步走”等體育活動,鼓勵各年齡段市民群眾參加豐富多彩的體育鍛煉和文娛活動,倡導健康生活方式,傳遞運動與美的力量,充分展現個人風采,打造城市魅力名片。

    板塊二是文化文藝惠民活動。活動緊扣重要時間節點,開展倒計時100天動感音樂會、大運青春歌會等文化表演活動,充分調動全市文藝戰線文藝力量,開展文藝名家進基層志愿服務、天府文藝名家講壇、街頭藝人音樂季展演、“迎大運 樂動蓉城”大學生行進樂表演等文藝演出和文化交流活動,用歌聲凝聚成都力量,積極譜寫音樂藝術與體育賽事的共情樂章。同時,在杜甫草堂、三星堆博物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成都武侯祠博物館、成都博物館、望江樓公園等重要城市點位免費開設“草堂蘭花展”“三星堆文物展”“絲路吉金——中國西南地區青銅文明展”“明良千古——劉備與諸葛亮君臣合展”“高天長河——中國漢字文物特展”“薛濤展”等展覽展陳,大力塑造城市文化名片,豐富文化生活,提升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游覽觀賞體驗。

    板塊三是“迎大運盛會 展文明形象”系列主題活動。活動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社區活動中心等開展“大運有禮”“小手拉大手”“文明月月行”等文明主題活動,策劃“遇見最美”系列活動,調動全社會廣泛參與,尋找發現城市最美瞬間,激發市民主人翁意識,提升文化文明素養,以更加文明友善的姿態迎接全球各地參賽選手和游客朋友來蓉。

    據統計,截至目前,“樂動蓉城”主題活動已累計開展6000余場。下一步,成都將結合大運會倒計時60天、30天等重要時間節點,推出“樂動蓉城 唱響大運”群眾主題歌會、“奏響大運——世界體育盛會經典音樂作品”交響音樂會、大運青春歌會、市民情景歌會等大型活動。

    舉辦舞劇《大熊貓》首演、2023成都雙年展、中國漢字文化展、中宣部全國優秀舞劇展演等群眾廣泛參與的高水平、高品質文化藝術活動,聚焦成都城市之美和大運風采,全方位展示中華傳統文化之美、天府文化之韻。在成都大運會賽中階段,開展“2023成都國際友城青年音樂周”“樂動蓉城 最美遇見”成都城市運動生活節、大運村藝術主題展等,深化不同文明互鑒,加強文化藝術交流互動。在成都大運會閉幕式后,舉辦“中國成都 公園城市”主題藝術展、“大運有我 感謝有您——向成都市民致敬”活動以及熊貓之聲國際童聲合唱周,深入總結辦賽經驗,注重交流共享,以市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展示大運會相關豐碩成果,最大程度放大賽事綜合效應,全鏈條打造“樂動蓉城”城市文化活動名牌,講好成都故事,傳播好成都聲音,助力“三城三都”建設,提供更多更優質的文化服務供給,切實提升市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參與感。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