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bbr id="k8iu8"><th id="k8iu8"></th></abbr>
  • <abbr id="k8iu8"><option id="k8iu8"></option></abbr>
    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對話TA青春 | 范曉康:把青春華章繼續寫在塔里木大地上

    人民網記者 王波
    2023年10月15日09:32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拾棉花的范曉康。受訪者供圖

    “孩子,你有沒有20歲,會不會當書記呀?”當村民笑著問出這句話時,初到伽師縣的范曉康感到了無助和迷茫,直到被當地群眾親切地稱“小巴郎子書記”,他覺得,一切都值了。

    塔里木大學留疆畢業生代表、新疆伽師縣和夏阿瓦提鎮黨委副書記范曉康,2016年畢業于塔里木大學應用化學專業。7年多時間里,他到任4個鄉鎮5個村。在擔任伽師縣夏普吐勒鎮其納艾日克村黨支部書記期間,他帶領114戶貧困戶,培育種植伽師新梅苗圃200畝,2年時間,畝產值就達16000元。2023年,他榮獲“全國高校畢業生基層就業卓越獎”。

    10月14日,由中央網信辦、教育部、人民日報社、共青團中央、四川省委網信委主辦,四川大學、成都市委網信委、四川省委網信辦、人民網、中國青年報社承辦的“把青春華章寫在祖國大地上”大思政課網絡主題宣傳和互動引導活動在四川大學舉行。活動邀請到“小巴郎子書記”——范曉康,現場分享他的青春故事。

    “我在母校讀書的時候,勤工儉學的工作就是拾棉花、撿辣椒。這段經歷讓我體驗到了南疆基層老百姓的生活。于是我萌生了一個想法,或許我的青春可以來點兒不一樣的,比如,到基層去。”2016年8月,不顧親戚朋友勸說,范曉康當上選調生留在了喀什地區伽師縣。

    剛到村里的第一天,村民就笑著對他說:“孩子,你有沒有20歲,會不會當書記呀?”當村民用蹩腳的漢語說出這句話時,范曉康認識到,在維吾爾族占比達99%的伽師縣,他甚至連與村民溝通都成問題。“有生以來,第一次覺得如此無助和迷茫。”

    但過了不久,與群眾接觸多了,范曉康感受到了他們的淳樸、善良、熱情。“這種心貼心的、沒有距離的溫暖,讓我又有了信心和方向:帶領大家脫貧奔康。”

    伽師縣位于國家“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如何結合當地特色優勢發展產業?“伽師縣具有獨特的土壤和氣候條件,其培育出的伽師梅富含花青素、維生素,有抗氧化、促消化的作用。”在了解到當地特色后,范曉康說干就干,抓住新梅這種特色,做好做大!

    村民都不會,他就學;村民不愿干,他就干。期間,范曉康跑遍了周邊地區,不論是研究所的技術人員,還是當地種植農戶這樣的“土專家”,他都一一真誠請教,在弄清如何種植、修剪、打藥、施肥等技術之后,他就發動群眾一起學、一起干。最終,通過不懈努力,村民們種植的新梅收入實現了翻番,如期脫貧。

    后來,范曉康工作調動,沒來得及和村民打招呼就到新崗位就職了。得知消息的村民,自發坐車到鄉里,鄉里轉車到縣里,從縣里再轉車到120公里外的另一個鄉,來看他。“你這個小巴郎子亞克西(巴郎子:孩子,長輩對晚輩的昵稱),我們來看你了!”這一刻,范曉康的淚水再也止不住,他堅定,要默默做一棵扎根基層的胡楊。

    7年,4個鄉鎮,5個村,范曉康經歷了語言關、飲食關、飲水關、跳蚤關等艱苦環境條件的適應和磨練,書寫了基層青年干部的成長故事。“生活再苦,也要苦中作樂,只有吃苦,才能幸福。”他說,要把自己的青春華章繼續寫在塔里木的大地上。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