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bbr id="k8iu8"><th id="k8iu8"></th></abbr>
  • <abbr id="k8iu8"><option id="k8iu8"></option></abbr>
    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以古樹保護推進生態資源向旅游資源轉化

    讓村莊與古樹一起“向上生長”

    2024年03月28日08:21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讓村莊與古樹一起“向上生長”

    漁門鎮高坪村1100多年樹齡的椴樹。 鹽邊縣委宣傳部供圖

      最近,鹽邊縣漁門鎮高坪村村口的千年椴樹下多了一個森林草原防滅火卡點。

      這棵樹位于交通要道旁。進入3月后,攀枝花的氣溫迅速回升,加上氣候干燥,大風天氣多,森林火險等級持續升高,當地便將卡點設在這里。工作前先檢查一下這株椴樹,成了巡護員們每天的“儀式”。

      如何更好地保護古樹?攀枝花健全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多元保護模式,同時探索“古樹+古村落”“古樹+鄉村體驗”等模式推進鄉村振興,讓村莊與古樹一起“生長”。

      延續鄉愁,筑牢保護屏障

      這棵有著1100多年樹齡的椴樹,高13米、平均冠幅14米,是四川省“最具人氣古樹名木”之一,也是攀枝花樹齡最大的古樹。高坪村黨委書記毛德華說,從他有記憶起,椴樹便靜靜立在那里,見證著鄉村的變遷。

      村里人都很喜愛這棵椴樹。“2007年,因為一場狂風暴雨,椴樹近三分之二的枝干被折斷,大家都急壞了。”毛德華說,從那以后,村里人就與林業部門攜手開啟了對千年椴樹的保護。

      據統計,包括千年椴樹在內,目前攀枝花全市登記建檔古樹名木336株,其中一級古樹18株、二級古樹48株、三級古樹267株、名木3株,分布于全市35個鄉(鎮、街道)的111個村(社區),主要品種有紅豆杉、奶桑、紅椿、黃葛樹等。

      從城鄉建設中的“改路不挪樹”,到古樹名木普查建檔和掛牌保護,從開展古樹復壯技術研究,到出臺古樹名木保護公告,當地實行一樹一檔、一牌、一策,為古樹名木保護精準“開方”。

      文旅融合,打造古樹公園

      為了提升古樹名木觀賞度、文化感和藝術性,攀枝花圍繞古樹名木打造古樹公園。攀枝花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打造古樹公園,是古樹保護理念的一種創新,讓受到精心呵護的古樹也能用獨特的方式造福城市和人民群眾。”

      “古樹公園建好后,不僅給村民提供了散步休閑的地方,也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前來打卡。”毛德華說。

      類似的故事也發生在攀枝花市仁和區大龍潭彝族鄉拉鲊村。在拉鲊古渡旁,有一株300多年樹齡,高約28米、平均冠幅31米的攀枝花樹。“途經拉鲊,發現這里多了個休息的地方,可以停車拍拍照、看看景。”司機吳師傅口中“休息的地方”,便是今年當地以這株古樹為依托,建設的集游憩、觀賞、科普為一體的古樹公園。

      打造“古村落+古樹”“古樹+鄉村體驗”“古樹+紅色體驗”等精品鄉村旅游線路,攀枝花正借古樹保護,推進生態資源向旅游資源轉化。

      仁和區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建設古樹公園的同時,當地還深挖古樹故事,對有關古樹名木的歷史典故、傳說等進行記錄整理和宣傳,促進農林文旅融合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蘭楠

    (責編:袁菡苓、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