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bbr id="k8iu8"><th id="k8iu8"></th></abbr>
  • <abbr id="k8iu8"><option id="k8iu8"></option></abbr>
    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四川省宜賓市農科院研究員趙德明——

    潛心育種三十七載(追夢路上)

    本報記者 王永戰
    2024年06月19日07:4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雨水淅淅瀝瀝,秧苗長得正旺。在四川省宜賓市農業科學院大觀科研基地,水稻研究所研究員趙德明和同事張杰走進田間,商量稻谷種植的事。“今年雨水不少,要特別注意做好田間管理,還要為下個月的人工授粉做好準備。”趙德明說。

      1987年從四川農業大學畢業,到宜賓從事水稻育種研究,趙德明已經在這里工作了37年。水稻育種常要頂著烈日到田間人工授粉。地處長江上游的宜賓每年7、8月最熱,那時也是授粉的關鍵時節。

      每天一大早到田間,為稻穗修剪穎殼,“等到快中午,水稻花一開,就得搶抓授粉時機。”趙德明說,在氣溫高達39攝氏度的天氣里,科研人員常常衣服濕了一遍又一遍。

      “水稻良種育種周期長,需要反復試驗篩選。”趙德明說,每年都要選擇符合育種目標的秧苗,循環往復。至少選育8代以上,歷時4年左右,才能選育成功一個新品種。

      宜賓市農科院水稻研究所有科研人員12人,趙德明已經59歲,是其中年紀最大的。“所里也有20多歲的小伙子,未來在他們身上。”趙德明說。

      經過幾代科研人員的努力,宜賓市農科院近年來選育經審定的水稻新品種40多個,其中經國家審定通過的12個。“宜香優2115”“宜香4245”等新品種的推廣面積居全國前列。

      《 人民日報 》( 2024年06月19日 07 版)

    (責編:袁菡苓、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