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bbr id="k8iu8"><th id="k8iu8"></th></abbr>
  • <abbr id="k8iu8"><option id="k8iu8"></option></abbr>
    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6大行活期存款掛牌利率下調至0.15%——

    商業銀行為何下調存款利率?

    本報記者 廖睿靈
    2024年08月01日07:5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國內多家銀行存款掛牌利率再迎下調。7月25日,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交通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等6家銀行宣布下調存款掛牌利率。此后,中信銀行、興業銀行、浙商銀行、渤海銀行、恒豐銀行、浦發銀行、光大銀行等多家銀行發布公告,宣布自7月29日起下調人民幣存款掛牌利率。

      具體怎么調?根據各家銀行發布的公告,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和中國交通銀行5家銀行活期存款掛牌利率由0.2%下調至0.15%,三個月、半年、一年整存整取存款掛牌利率均下調至1.05%、1.25%、1.35%;兩年、三年、五年整存整取存款掛牌利率均下調至1.45%、1.75%、1.8%。此外,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半年及一年期整存整取掛牌利率調整后分別為1.26%和1.38%,其余期限利率水平與其他5家銀行保持一致。

      對于7月29日宣布下調人民幣存款掛牌利率的10家銀行,其下調幅度在5到20個基點之間。其中,浙商銀行、渤海銀行、恒豐銀行五年期整存整取年利率由2.30%下調至2.10%,其余多家銀行存款利率進入“1時代”。比如,興業銀行下調后活期存款年利率為0.15%,三個月、半年、一年期整存整取存款利率分別為1.1%、1.35%、1.55%;兩年、三年、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分別為1.6%、1.8%、1.85%。

      對于存款利率下調,儲戶們看法各異。

      家住北京的王穎告訴記者,自己每個月會把工資的一部分存入銀行,屬于定期存款。“把這些錢存銀行主要是為了避免自己‘月光’,有固定儲蓄以備不時之需,所以存款利率變動對我影響不大,我還是會維持儲蓄習慣。”她說。

      也有部分儲戶關注到活期和定期存款利率變動,考慮尋求其他理財方式。“以前定期存款利率相對穩定,但現在也時有變動,我在考慮了解其他適合的理財產品,尋找其他投資手段。”貴陽市民陳一杰說。

      如何理解銀行下調存款利率?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分析,此次多家銀行再度下調存款利率有幾重原因。一方面是跟隨LPR和市場利率下調,來推進存款利率市場化。自2022年4月以來,在市場化調整機制下,存款利率主要參考以10年期國債收益率為代表的債券市場利率和1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為代表的貸款利率進行調整。此后,存款利率跟隨LPR和市場利率下行,進行了多輪調降。今年7月以來,受穩增長等因素推動,降息窗口進一步打開。在此背景下,工農中建等銀行牽頭下調存款利率,正是基于前期1年期LPR下調以及國債收益率等市場利率走勢而自主決定的,是存款利率更趨市場化的體現。

      另一方面,多家銀行下調存款利率,有助于穩定銀行負債成本,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可持續性。

      根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數據,今年一季度,銀行凈息差為1.54%,收窄至歷史最低水平。4月份,監管部門對于違規手工補息情況進行了整改,有效減少了利息支出。多家全國性銀行6月份的存款付息率尤其是對公存款付息率較4月份有了明顯下降,凈息差有所回升。

      “二季度以來,雖然銀行負債端成本有所改善,但存款定期化、長期化趨勢仍在延續,而存款利率下調的效果需要隨存款重定價來逐步顯現,負債成本降幅仍將小于資產收益降幅。”溫彬說,“因此,本次多家銀行下調存款利率,且中長期存款利率降幅較大,有利于進一步減少利息支出、緩解存款長期化趨勢,以此穩定銀行負債成本。這有利于改善銀行的盈利能力,進而促進金融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業內人士認為,面對存貸兩端壓力,銀行可以通過存款結構優化、精細化定價管理等手段,繼續服務好實體經濟。同時,銀行應向儲戶加強金融知識解釋引導,根據客戶對于儲蓄風險的不同需求,針對性提供差異化理財選擇,保障儲戶權益。

    (責編:李強強、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