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bbr id="k8iu8"><th id="k8iu8"></th></abbr>
  • <abbr id="k8iu8"><option id="k8iu8"></option></abbr>
    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稀有劇種如何煥發新光彩

     ——2024首屆中國戲曲稀有劇種優秀劇目展演綜述

    2024年09月04日09:42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稀有劇種如何煥發新光彩

       獨特的唱腔、火爆的打擊樂、舞蹈性極強的動作程式……8月27日,山西省大同市北路梆子和耍孩劇種保護傳習中心帶來的傳統折子戲《豬八戒背媳婦》,在2024首屆中國戲曲稀有劇種優秀劇目展演中精彩亮相。

       8月27日至9月1日,來自全國各地的41個稀有劇種在山東省濱州市博興縣輪番登場,集中展示戲劇藝術創作和人才培養的優秀成果,為觀眾帶來了一場精彩紛呈的戲曲盛宴。濱州既是呂劇發祥地,又有扽腔、漁鼓戲、東路梆子等獨特曲種,且地域特色鮮明,各級戲曲院團不少,多次承辦全國全省小戲展演、比賽等活動。

       本屆展演以折子戲、戲曲小戲、經典劇目選段等形式,集中展現中國戲曲稀有劇種的藝術特色與傳承發展成果,并邀請了中國戲劇梅花獎表演藝術家和全國知名戲劇理論家、評論家觀摩展演,開展劇目點評和理論研討。

       展演期間,劇目精彩紛呈,藏戲《金城公主》如璀璨明珠,閃耀著藏戲六百多年歷史的光芒,展現出藏戲作為藏文化“活化石”的不朽魅力。博興本土的扽腔《黎明前夜》,作為呂劇之鄉的特色劇種,以其獨特的唱腔贏得觀眾喜愛。阿宮腔《白蛇傳·游西湖》時而嫻雅婉轉,時而剛勁激昂,展現了劇種藝術的當代發展。湖北越調《伐子都》融合古老秦腔的雄渾與本地襄陽腔的細膩,綻放出絢爛光彩。

       中國戲曲源遠流長,劇種多樣,既有像昆曲、京劇、豫劇、越劇、評劇、黃梅戲等流行區域廣泛的劇種,也有流行于較小區域、具有濃厚地方色彩的稀有劇種。

       “稀有戲曲劇種是我國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少稀有劇種攜帶著古老的文化藝術基因,傳承了古典戲曲的表演形式與浩瀚的劇目文本;稀有劇種的藝術葆有鮮活獨特的風土人情、方言聲腔,生動展現民間藝術審美與創造力?!敝袊穆搼騽∷囆g中心主任李小青說。

       戲曲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和藝術價值。然而,隨著時代飛速發展,傳統戲曲的傳承和發展面臨著嚴峻挑戰。

       如何保護好戲曲文化,特別是稀有劇種?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呂淑娥認為,戲曲的傳承要保持其原汁原味,傳承其精髓,同時要勇于創新,使戲曲藝術與時俱進,滿足現代觀眾的需求。

       博興縣委副書記、縣長孫戰勇說,博興將以展演為契機,深挖呂劇文化、黃河文化等蘊含的時代內涵,打造呂劇傳承保護的新標桿,攜手助力中國戲曲稀有劇種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

       李小青表示,守護傳承好承載著豐富歷史記憶、文化基因的中國戲曲藝術,是當代文化工作者的歷史責任。希望戲劇界與社會各界共同關注稀有劇種生存發展,為戲劇藝術繁榮發展、建設文化強國作出更大貢獻。

       “物以稀為貴,戲曲是中華文化的瑰寶,稀有劇種更是瑰寶中的瑰寶,我們把稀有劇種的保護作為重中之重,通過展演形式,為全國的稀有劇種提供交流的平臺,引起全社會對稀有劇種的廣泛關注?!敝袊鴳騽〖覅f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陳涌泉表示,下一步,我們將充分發揮中國戲劇家協會的組織優勢和專業優勢,對稀有劇種在人才培養、劇目創作、平臺搭建、理論研究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幫扶。(記者 李志臣 宋喜群)

    (責編:袁菡苓、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