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bbr id="k8iu8"><th id="k8iu8"></th></abbr>
  • <abbr id="k8iu8"><option id="k8iu8"></option></abbr>
    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特別策劃>>同心慶華誕 奮進新征程>>媒體聚焦

    互惠共贏 欣欣向榮——兩岸媒體在成渝見證融合發展新活力

    2024年09月16日14:58 | 來源:新華網
    小字號

    原標題:互惠共贏 欣欣向榮——兩岸媒體在成渝見證融合發展新活力

      夏末秋初的巴蜀大地,萬木蔥蘢、欣欣向榮。9月10日至15日,“走進雙城·見證成渝”兩岸媒體“雙城記”采訪活動在此間舉行,記者們走訪成渝多地,感受雙城發展脈動,觸摸巴蜀歷史文化脈絡,見證兩岸融合發展新活力。

      來到位于重慶璧山的精元(重慶)電腦有限公司的加工車間,一條條全自動組裝的生產線開足馬力,每年超1700萬臺筆記本電腦鍵盤在這里誕生。“蘋果筆記本的鍵盤大部分由我們提供。”廠長吳清輝來自臺灣,在重慶已工作5年。他介紹,這里的員工多數是本地人,生產成本相對更低,有很大發展優勢。

      這樣的優勢源于成渝地區完備的產業鏈配套及職教體系。成渝地區是全球最大的智能終端生產基地之一,全球約60%的平板電腦和約50%的筆記本電腦產自這里,原材料、生產及運輸配套齊全。重慶西部職教基地院校提供了優質的人力資源保障。

      “新質生產力的核心是基于信息科技的數字化和智能化,這些都是臺灣產業競爭力的來源和發展重點。”兩岸企業家峰會臺灣方面秘書長尹啟銘表示,成渝地區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為兩岸企業融合發展提供了新機遇。

      本屆“重慶·臺灣周”上,渝臺兩地簽訂兩岸經貿合作重點項目9個,投資總額達118.7億元人民幣。“大陸對臺商臺胞非常照顧,出臺了很多優惠政策。”重慶市臺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會長黃光志認為,大陸發展日新月異,兩岸融合不斷深化,希望臺商臺胞在交流合作中,持續共享大陸發展的紅利。

      對臺灣而言,成渝地區“西引力”與日俱增。“越來越多臺資企業在這里扎根生長,枝繁葉茂,我覺得兩岸合作前景十分光明。”走訪多家臺企后,臺灣梅花新聞網執行副總編輯宋秉忠表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和臺灣雖相隔千里,但大有可為。

      參訪團還在成渝感受了大陸汽車品牌的“狂飆”。系好安全帶、點擊屏幕上的“出發”選項,隨著方向盤的轉動,這輛只有乘客的自動駕駛網約車緩緩駛出。

      躲避障礙物、識別紅綠燈……從新鮮好奇、緊張忐忑,到慢慢信任,臺灣時事評論員賴岳謙為安全舒適的乘坐體驗點贊。“自動駕駛未來在全球會很有市場,希望兩岸朋友都能來感受智能化出行帶來的便捷,這樣的體驗太特殊了。”

      走進長安汽車全球研發中心,高顏值的新能源汽車一字排開,引得兩岸記者爭相拍照合影。坐在長城新款越野車上,臺灣自媒體博主蔣成圃表示,期待大陸汽車品牌走進臺灣市場,“希望有朝一日能開著大陸的越野車在臺灣吹海風”。

      位于四川眉山的三蘇祠博物館,是宋代著名文學家蘇洵、蘇軾、蘇轍父子三人的故居。2022年,四川省對臺交流基地設立于此。近年來,三蘇祠累計接待50余批次、2000余人次臺灣同胞。

      走進博物館,一棵古榕樹與兩棵銀杏樹佇立,仿佛“三蘇父子”遙相呼應。“我識字開始就知道蘇東坡,但從沒來過他的故里,今天在此的感覺難以言喻。”宋秉忠感慨道,“三蘇文化”是兩岸共同的文化記憶,臺灣同胞因中華文化感到自豪自信。

      兩岸媒體“雙城記”采訪活動由國臺辦新聞局指導,重慶市政府臺辦、四川省政府臺辦和中國新聞社聯合主辦。(新華社記者張澤鈺、吳燕霞、楊仕彥)

    (責編:李強強、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