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bbr id="k8iu8"><th id="k8iu8"></th></abbr>
  • <abbr id="k8iu8"><option id="k8iu8"></option></abbr>
    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社會

    武夷山國家公園發現脊椎動物新物種

    2024年10月08日09:39 | 來源:央視網
    小字號

    原標題:武夷山國家公園發現脊椎動物新物種

      央視網消息:今年8月以來,江西武夷山國家公園管理局聯合北京林業大學及安徽師范大學等科研單位,在武夷山國家公園江西片區進行了為期兩個月的專項科考,近日進入了收官階段。在這次科考中,安徽師大師生科考團隊發現了脊椎動物新物種——黃崗山蠑螈,這是武夷山國家公園江西片區設立以來發現的第11個新物種,也是第2個脊椎動物新物種。

      這只正在水草中歡快爬行、體長約8厘米、背部為橘紅色且帶有黑色圓斑的生物,便是剛剛發現的新物種——黃崗山蠑螈。與同屬其他物種相比,具有獨屬的色澤斑紋以及頭部比例更長、背脊不明顯等多種體表特征。科研團隊結合形態學及分子生物學等數據分析結果,證明該標本為不同于現有任何生物的獨立物種。

      安徽師大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黃松介紹,第一是形態上的差異,第二是地理和生態上的差異,第三是線粒體基因的差異,第四是核基因的差異,基于四差異原則,判斷在黃崗山區域發現的蠑螈是一個新的物種,是一個有效的物種。根據地名,把它命名為黃崗山蠑螈。

      據專家介紹,與黃崗山蠑螈親緣關系最近的物種為原產于福建福鼎市的福鼎蠑螈,兩者分布地的直線距離超過300公里,且遠隔崇山峻嶺,對于活動范圍不足幾十米的蠑螈來講,是經歷了什么樣的地質變化,讓它們從同氣連枝變為天各一方,值得進一步推究與分析。

      安徽師大生命科學學院碩士研究生江志豪介紹,分子結果表明,黃崗山蠑螈和福鼎蠑螈構成姐妹群。在地理分布上,黃崗山蠑螈和福鼎蠑螈中間有一系列的山脈所阻隔,如武夷山山脈、鷲峰山山脈。

      據了解,我國每年發現的脊椎動物新物種不超過20種。而在武夷山地區能夠不斷發現新物種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基于這里原本就極為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因此更容易在其原有的基因資源中演化分支為新的物種。

      黃松表示,近些年來,黃崗山這個區域不斷有新物種被發現。一方面是因為黃崗山這個區域生物多樣性水平很高。另外一方面是長期以來多樣性水平被低估,必須加大野外考察的力度。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