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bbr id="k8iu8"><th id="k8iu8"></th></abbr>
  • <abbr id="k8iu8"><option id="k8iu8"></option></abbr>
    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代表履職故事:飛在田間地頭的“小燕子”

    2025年01月22日10:23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希望更多社會化組織助力農村糧食種植,也希望能有更多有志青年返鄉創業,讓家鄉更美好……”又是一年兩會時,四川省十四屆人大四次會議期間,省人大代表鄧小燕帶著村民的深深囑托,把關于支持糧食種植的建議從田間地頭帶到了兩會會場。

    鄧小燕(左)與村民在田間交流。受訪者供圖

    鄧小燕(左)與村民在田間交流。受訪者供圖

    鄧小燕是廣元市劍閣縣東寶鎮雙西村黨支部委員、村委會委員,她的另外一個身份是廣元耕鑫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當地人喜歡叫她“小燕子”。

    2015年,“小燕子”懷著對家鄉深深的眷戀和牽掛,從廣東珠海返鄉種糧。回歸,既是為了照顧日漸老去的父母,更是割舍不下家鄉熟悉的土地。她想帶著鄉親們一起種好糧食,讓小有名氣的“東寶貢米”走出大山,尋覓到更廣闊的市場。

    創業之路并非一帆風順。經歷挫折和失敗后,“小燕子”更是虛心向村民請教。特別是2018年當選四川省十三屆人大代表后,她白天同村民一起在田間地頭商議種植技術,晚上則在燈下冥思苦想產品銷售之道。

    鄧小燕(左)參加插秧。受訪者供圖

    鄧小燕(左)參加插秧。受訪者供圖

    雖說好山好水種好糧,但怎樣讓“東寶貢米”種植規模化、銷售品牌化,曾一度困擾著這位返鄉的“女漢子”。

    開春與村民一起商議水稻種植計劃,是東寶村干部們每年的規定動作。村里一些老人想種糧,但又擔心勞力有限、身體吃不消,非常渴望機械耕作。

    鄧小燕舉例,人工噴灑作業每畝用時2小時,而無人機飛防作業兩三分鐘輕松搞定,這樣事半功倍的形式很受村民歡迎。

    帶貨直播的“小燕子”。受訪者供圖

    帶貨直播的“小燕子”。受訪者供圖

    隨著時間推移,這樣的呼聲越來越高,群眾的愿望也越發迫切。如何實現機械化種植?怎樣整理土地?誰來操作機械?錢從哪里來?有無政策支持?……帶著這些問題,小燕子出現在田間地頭的時間更勤、頻次更高。

    鄧小燕在日常履職中發現,“東寶貢米”品質很高、加工精細,但稻谷出米率僅55%,而剩下的碎米、谷糠幾乎全部低價市銷。“我們計劃生產醪糟、米酒和方便食品,充分提升稻谷的附加值,實現糧食效益最大化。”她說。

    不管是機械化種植,還是農產品加工,既需要政策支撐,也需要資金支持,村民們盼望有更多的社會化力量來助力農業產業發展。鄧小燕憧憬著說,在當前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這樣樸實的愿望很快會落地實現。

    鄧小燕進行代表履職工作。受訪者供圖

    鄧小燕進行代表履職工作。受訪者供圖

    連續兩屆當選省人大代表的鄧小燕,8年時間里有20多條建議得到重視。最近幾年,她在走訪中發現,一些村子里山坪塘年久失修,沒有發揮蓄水保耕作用。于是,她在2023年提出“關于加強全省山坪塘建設管理的建議”,當年被省人大常委會列為重點督辦的8條代表建議之一,很快被重視并迅速得到落實。

    在日常走訪中,小燕子經常和村民聊到農村養老、農村醫療、耕地保護、產業發展等基層群眾關心的話題。他們希望自己的想法被重視,渴望自己的心愿能實現。

    “我把這些基層的聲音及時反映上去。看到群眾的牽盼很快實現了,我感覺非常欣慰和自豪。”鄧小燕說,這就是基層人大代表的的艱巨職責和光榮使命。(劉海天、汪國義)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