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bbr id="k8iu8"><th id="k8iu8"></th></abbr>
  • <abbr id="k8iu8"><option id="k8iu8"></option></abbr>
    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四川

    今年赴會,代表委員都關注什么?

    聚焦“國之大者”“省之要事”“民之關切”

    2025年03月04日07:56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聚焦“國之大者”“省之要事”“民之關切”

      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是全國人民政治生活中一件大事。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十五五”蓄勢之年,也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更加凸顯開好全國兩會的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過去一年間,在川全國人大代表和四川省全國政協委員結合專業特長和工作實際,開展大量實地調研,深入基層一線察民情聽民聲,一件件人大代表建議議案和政協委員提案,聚焦“國之大者”“省之要事”“民之關切”,都凝聚著代表、委員的心血與汗水,都傾注了代表、委員的關切與牽掛。

      今年全國兩會,來自四川的代表委員都關注什么?

      促經濟發展

      民營經濟發展、“三農”都是熱點

      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這讓來自鄉村的全國人大代表,眉山市東坡區太和鎮永豐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李雪平深受鼓舞。“城鄉融合發展是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他在調查中發現,城鄉融合目前還存在鄉村農業產業功能挖掘不深,城鄉人、地、錢流通不足,優質公共服務與基礎設施支撐有限等問題,城鄉公共資源配置差異仍較明顯。

      “城鄉融合需要整合、融合更多產業、人和資源要素。”今年全國兩會,李雪平計劃就推動城鄉產業融合、要素融合等方面提出建議,建議建立城鄉融合人才庫,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動農業與鄉村旅游、電商相結合,鼓勵村民參與農家樂、研學游等服務項目,通過直播帶貨,社群營銷等方式打響農產品知名度與影響力。

      全國人大代表、好醫生集團董事長耿福能說起前不久召開的民營企業座談會振奮不已,“一定積極履職盡責、帶領企業發展、持續為行業發聲。也希望國家能支持民營企業的科技創新。”

      耿福能調研發現,近年來,國內中醫藥企業在開拓國際市場的過程中,受自身知識產權意識薄弱、知識產權專業人才缺乏等因素影響,造成商標被搶注、專利被無效等諸多問題。“中醫藥要實現高質量發展,要走好科研創新這條路,必須持續加大相關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他準備提交加大中醫藥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的相關建議,呼吁完善中醫藥知識產權的法治體系建設,加強對傳統中醫藥企業、老字號企業和馳名商標企業的重點保護,加大力度打擊市場上各種剽竊、損害企業商標商譽行為,強化知識產權審判程序正義,為民營企業創新發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助民生改善

      教育、醫療、就業、生態很有話題

      教育、醫療、就業、生態環境,事關千家萬戶,事關男女老幼,也是代表、委員履職建言中不缺席的話題。

      擔任全國政協委員多年,“教育”是民建中央常委、四川省委員會副主委,中華職業教育社副理事長蘇華始終不變的關注。今年,他重點聚焦職業教育促進高質量就業、職業教育在城鄉融合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支持民辦基礎教育健康發展等方面。

      如何破解當前我國存在的結構性就業矛盾?在蘇華看來,發揮好職業教育在提高勞動者素質、加快塑造現代化人力資源、提高人才供給與人才需求的匹配度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助力強國富民。如何更好地發揮職業教育在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縮小城鄉差別、實現城鄉共同繁榮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蘇華認為,可以發揮育人優勢,為城鄉人口素質提升賦能;深化產教融合,為城鄉產業融合發展賦能;拓展文化空間,為城鄉優秀文化交融賦能。“期待通過我的提案,提升職業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的能力,促進民辦教育更穩定更健康地發展。”蘇華告訴記者。

      如何解決百姓困難,提高村民幸福感?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漢源縣永利彝族鄉古路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鄭望春計劃提出關于降低城鄉居民醫療保險繳費標準的建議。他在走訪中發現,村民普遍反映,醫療保險每年繳費在增長,而且帶有一定的普遍性。為此,他建議,希望降低醫保繳費增速(標準),減少繳費金額,同時針對60周歲以上老人、2周歲以下未成年人,實施醫保優惠政策,普通群眾每2—3年做一次適當的調整,減少群眾醫保繳費的壓力,讓醫保政策更加惠民利民。

      全國政協委員,農工黨四川省委會副主委、攀枝花市副市長李明則把目光投向了山區“用水難”。“我在調研中發現,脫貧攻堅戰后,脫貧縣的用水保障已得到較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是西部民族地區山區非脫貧縣農村的供水條件還比較差,有必要通過提供政策支持、改革供水保障機制,對這些非脫貧縣的農村供水設施進行提檔升級。”(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婷 劉佳)

    (責編:章華維、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