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代表團舉行全體會議 集中審議政府工作報告

三月五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趙樂際參加他所在的四川代表團審議。新華社記者劉衛兵攝
3月5日下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四川代表團在人民大會堂二層東大廳舉行全體會議,集中審議李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
作為四川選出的全國人大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趙樂際與四川代表團全體代表一同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并發言。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彭清華,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代表團團長王曉暉,省委副書記、省長、代表團副團長施小琳參加審議。
根據大會秘書處安排,國家稅務總局黨委書記、局長胡靜林以及國務院辦公廳、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財經委、預算工委等有關同志到團聽取審議意見。
審議中,代表們積極踴躍發言,會場氣氛熱烈。趙樂際認真聽取發言,并同代表們深入交流。趙樂際說,李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實事求是總結成績,科學合理安排預期目標和重點任務,是一個主題鮮明、擔當進取、團結鼓勁的好報告。
趙樂際指出,過去一年,面對外部壓力加大、內部困難增多的復雜嚴峻形勢,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砥礪奮進、攻堅克難,順利完成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中國式現代化邁出新的堅實步伐。成績來之不易、令人鼓舞,使我們更加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更加堅定在新時代新征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決心和信心。
趙樂際指出,黨中央審時度勢、統攬全局,在關鍵時刻、重要節點,及時研判形勢、作出決策部署,為應對風險挑戰、推動高質量發展、確保中國經濟航船行穩致遠指明了前進方向。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對形勢的分析判斷和決策部署上來,堅定信心、真抓實干,改革創新、求真務實,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扎扎實實做好各項工作,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為實現“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基礎。
趙樂際充分肯定四川經濟社會發展成績,希望四川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結合省情實際抓好落實,推動新時代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為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四川貢獻。要深入挖掘內需潛力,實施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發揮文化賦能、旅游帶動作用;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構建富有四川特色和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以良好的營商環境、創業環境、人居環境吸引人才、吸引投資,激發社會創新活力;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用心用情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推進黨紀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引導黨員干部在遵規守紀中改革創新、干事創業。
趙樂際希望四川省各級人大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7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認真研讀習近平總書記《論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堅持黨對人大工作的全面領導,認真履行憲法法律賦予的各項職責,不斷提高人大工作質量和水平。
王曉暉在主持會議時說,李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堅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客觀總結了去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深入分析了面臨的問題和挑戰,科學確立了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主要目標和政策取向,謀劃部署了今年政府工作的重點任務,是一個提振信心、凝聚人心、溫暖民心的好報告。趙樂際委員長在發言中,對過去一年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取得的重大成就,以及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宏觀形勢、重大任務和重點工作等進行了深度解讀,有利于我們更好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對當前形勢的科學判斷和對工作的決策部署上來,以更加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扎實做好四川各項工作。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和這次政府工作報告部署要求,站在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政治高度,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真抓實干、埋頭苦干,推動全省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民生不斷改善、社會大局穩定,確保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切實打牢“十五五”發展基礎,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四川新篇章、更好服務全國發展大局作出更大貢獻。
代表們在發言中一致表示贊同政府工作報告。大家認為,過去一年,面對復雜嚴峻形勢,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沉著應變、綜合施策,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順利完成,高質量發展成色更足、底氣更足,中國式現代化邁出新的堅實步伐。大家表示,邁步新征程,我們要更加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定不移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勇前行,認真落實政府工作報告各項部署,以履職新成效更好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楊武云、耿福能、許強、王麒、堯德中、李君、王林、喬進雙梅等代表,還就加快建設種業創新高地、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系統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發揮僑胞作用助力科技創新、促進科研成果轉化服務共建“一帶一路”、吸引優秀青年投身鄉村振興、加強航天制造業技能人才隊伍建設、補齊民族地區交通基礎設施短板等提出建議。(川報集團特派記者 張立東 綜合新華社消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