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bbr id="k8iu8"><th id="k8iu8"></th></abbr>
  • <abbr id="k8iu8"><option id="k8iu8"></option></abbr>
    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四川代表團集中審議政府工作報告

    團結奮斗 推動中國式現代化“乘風破浪”

    2025年03月06日08:04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團結奮斗 推動中國式現代化“乘風破浪”

      3月5日下午,出席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的四川代表團舉行全體會議,集中審議政府工作報告?!皥蟾嫱ㄆ灤┝暯叫聲r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總結成績客觀實在、分析形勢深刻透徹、部署工作精準有力,是一個高舉旗幟、創新務實、彰顯擔當、催人奮進的好報告?!薄皥蟾鎯热葚S富、重點突出,字里行間彰顯著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堅定決心和為民服務的深厚情懷,展現了政府工作的新氣象新作為?!薄韨儗蟾娼o予高度評價,表示將立足崗位實際抓好貫徹落實,與全省人民一道全力以赴拼經濟搞建設,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決扛起經濟大省挑大梁重任,努力以四川發展之進更好服務全國發展大局,團結奮斗推動中國式現代化“乘風破浪”。

      發言中,代表們還就加快建設種業創新高地、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系統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發揮僑胞作用助力科技創新、促進科研成果轉化服務共建“一帶一路”、吸引優秀青年投身鄉村振興、加強航天制造業技能人才隊伍建設、補齊民族地區交通基礎設施短板等提出建議。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楊武云:

      加快建設種業創新高地

      報告這樣說

      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

      “我深刻地感受到國家對種業振興工作的高度重視?!睏钗湓瓢l言時有些激動,他細數近幾年四川在種質資源保護與種源創新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績:

      四川省種質資源中心庫于2024年10月全面投入運行,并成功入選“國家西南特色種質資源中期庫”;在馬爾康建立700余畝夏繁核心基地,初步具備為全國育種團隊提供服務的能力;抓住“四川省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行動”契機,搶救性收集一大批特異資源;加強種源科技創新支撐天府糧倉建設,育成一批主要糧油作物品種……

      楊武云從事小麥種質資源創新與遺傳育種研究工作近40年,深知振興種業的重要意義?!胺N業是農業的‘芯片’,事關國家糧食安全和農業高質量發展?!睏钗湓普f,四川是全國四大育制種基地之一,亟須通過建設種業創新高地,服務國家發展大局。

      楊武云建議,一是盡快建立“天府種業實驗室”,建議相關部門加大政策和資金支持力度,將“天府種業實驗室”作為國家級種業實驗室的重要基地。二是加快國家級“夏繁硅谷”建設。四川已建成的夏繁核心基地正為全國育種團隊提供服務,建議將“夏繁硅谷”建設納入國家重大建設規劃,投入專項資金,將其打造成為一流的國家級糧油作物夏繁基地,使“夏繁硅谷”與“南繁硅谷”相互配合,真正筑牢國家糧食“芯片”創新根基。同時,在攀西地區開展水稻、玉米等作物冬季加代繁育工作,確保在自然災害等極端情況下的種源安全。

      全國人大代表、成都理工大學校長許強:

      系統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

      報告這樣說

      做好洪澇、干旱、臺風、森林草原火災、地質災害、地震等自然災害防范應對。

      作為一名高校管理者和地質災害防治領域的研究人員,許強十分關注自然災害防治問題。

      許強說,系統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既是切實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應有之義,也是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安全保障的關鍵抓手。

      許強提到,面對復雜嚴峻的自然災害防治形勢,近年來國家和四川都大力推動防災減災救災體系建設,應急管理機制不斷完善,防災減災工程穩步實施,民眾防災減災意識不斷增強,災害防治取得顯著成效。

      但許強也表示,從四川近幾年發生的災害來看,其隱蔽性、群發性、突發性、不確定性、動態變化性,極大增加了防災難度,防災減災救災依然面臨巨大的壓力和挑戰。

      為此,許強就系統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提出兩個方面的建議:一是強化科技賦能,筑牢協同監測預警屏障。全面構建“天—空—地—內”多災種立體綜合監測體系,持續提升災害隱患早期發現、精準識別和提前預警的能力。二是補齊防災減災短板,筑牢在建工地安全防線。定期開展在建工地地災隱患排查與風險評估,健全在建工地地質災害監測預警體系,完善工程施工過程中地質災害危險性動態評估機制,確保在建工地安全。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腦科學與類腦智能研究院院長堯德中:

      用科研成果服務共建“一帶一路”

      報告這樣說

      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統籌推進重大標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項目建設,形成一批示范性合作成果。

      “我從事腦科學研究,主要探索大腦的記憶、決策等能力,阿爾茨海默病、抑郁癥等重大疾病的機理,以及治療這些疾病的腦機接口新技術。”堯德中介紹,經過近30年的努力,其團隊已建立無創腦機接口的完整技術鏈,并在針對入睡困難人群的試驗中,將其入睡時間縮短了25%;在針對養老機構老年人的干預中,老人們的空間記憶、詞語記憶也得到顯著改善。

      這些成績的取得,與他的另一個身份密不可分:中國—古巴神經技術與腦器交互“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主任?!拔覀兣c古巴科學家的合作已持續10多年,一起發展了一系列腦信息新技術?!眻虻轮姓f,隨著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目前合作已經擴展到中國、古巴、加拿大三方。

      堯德中反復研讀報告中有關“一帶一路”的表述。他表示,將打造有關阿爾茨海默病及其干預治療的腦器交互理論,努力蹚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腦功能開發與重大腦疾病干預治療新賽道,既造福中國百姓,也服務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人民。他建議國家加大對西部地區“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的支持力度,給予更多優惠政策,建設高水平科技平臺。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航天長征裝備制造有限公司數控車間加工中心操作工王林:

      加強航天制造業技能人才隊伍建設

      報告這樣說

      開展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范行動,推動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安全健康發展。

      “去年‘嫦娥六號’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采樣返回,作為一名航天人我深感自豪?!蓖趿终f,中國航天事業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突破“卡脖子”技術,打破國外壟斷,實現從跟跑到并跑甚至領跑的跨越,航天精神已經成為中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符號。

      報告對推動商業航天發展作出部署。“去年國家將商業航天發展列為新的增長引擎,僅僅一年時間,我們驚喜地看到商業航天爆發出巨大的活力與潛能?!蓖趿衷诎l言時專門講述了四川商業航天產業發展的故事,他所在的四川航天技術研究院帶動地方形成“商業火箭+衛星應用+智能制造”的產業鏈。

      他提出兩點建議。一是加強航天制造業技能人才隊伍建設。“航天制造業有其獨特性,特別是大型航天產品結構件制造,需要較高的操作技能和豐富的工作經驗。隨著老一代工匠退休,需要更多青年技能人才盡快成長。”他希望有關部門能夠高度重視,依托大學、高職院校大力培養相關領域人才,補充壯大航天高技能人才隊伍。

      二是加快高級機床裝備國產化速度。王林說,機床是工業制造的“母機”,特別是具備高精度、高剛度、高速度的“三高”機床,對航天航空意義重大?!澳壳拔覀兊难b備急需更新換代。希望有關部門能夠給予更多財力物力支持,整合地方相關產業資源,推進高級機床裝備國產化?!?/p>

      全國人大代表、好醫生集團董事長耿福能:

      發揮中醫藥產業的獨特優勢

      報告這樣說

      促進鄉村特色產業延鏈增效、聯農帶農,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1996年起,耿福能就帶著好醫生集團扎根涼山州布拖縣,從中藥材附子起步,探索建立完整的中藥材全產業鏈模式,拓寬了當地農民的增收渠道。

      在發言時,耿福能舉了布拖縣火燈村的例子。近年來,好醫生集團在對口幫扶火燈村的過程中,根據省委、省政府摘帽不摘責任的要求,加大幫扶力度,如今全村170多戶農民每年都種植附子,戶均增收7000多元,村子還成為“萬企興萬村”樣板村。

      從更大的范圍看,截至2024年,好醫生集團已在涼山州的8個縣發展種植中藥材3.36萬畝,帶動1.6萬戶8萬多農民實現長期穩定增收。

      成果取得的背后,離不開科技創新的支撐?!爸兴幨莻鹘y產業,但我們將科技創新拓展到田間地頭,并構建‘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產業轉化’的梯度創新體系,與高校聯合研發出附子新品種和高寒作物品種。”耿福能介紹,通過對中藥材美洲大蠊和川附子的系統研究,已開發出6個原始原創的一類創新藥,均獲國際專利,部分新藥還填補了臨床上的空白。這些成果不僅推動了中醫藥的守正創新,也為鄉村產業升級提供了新動能。

      “發展中醫藥產業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也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抓手?!睘檫M一步發揮中醫藥產業的獨特優勢,耿福能希望“中央財政支持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示范試點”能夠落地涼山,將涼山特色藥材納入“綠色通道”目錄,并在財稅等方面給予幫助和支持。

      全國人大代表、啟陽(成都)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麒:

      發揮好僑胞的橋梁紐帶作用

      報告這樣說

      完善僑務工作機制,維護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合法權益,匯聚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創輝煌的強大力量。

      “聽了政府工作報告,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奮。我尤為關注報告對海外僑胞、歸僑僑眷合法權益的維護和對民營經濟的支持。”王麒說。

      王麒出生在一個華僑世家,她的爺爺和父親都是歸僑。在他們的教育引導下,王麒心中從小就種下了報效祖國的種子。碩士畢業后,她選擇回國創業。

      “一系列優惠政策為我們歸僑創業提供了有力保障。2005年我在成都創立了啟陽汽車集團,此后逐漸發展成為一家以汽車產業為龍頭,涉及金融科技、清潔能源、循環經濟等多個領域的綜合性集團?!被仡欉@段創業歷程,王麒十分感慨,“企業發展壯大的每一步都離不開黨和國家的關懷與支持?!?/p>

      很多在國外的同學和朋友聽到王麒的故事后,也以她為榜樣,鼓勵自己的下一代要回國創業、報效祖國?!斑@讓我深感欣慰,一定要發揮好僑胞的橋梁紐帶作用?!蓖貅枵f。

      王麒提出兩點建議:一是構建“政產學研金用”聯動的僑胞科創賦能體系。設立由“國家戰略+地方特色+市場導向”三級資金池組成的海外僑胞科技創新專項基金,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探索“華僑科創飛地”,構建科研成果加速轉化的網絡。二是允許符合條件的企業疊加享受西部大開發和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在助力西部企業發展的同時,也有利于吸引華僑以及東部企業到西部投資。

      全國人大代表,廣元市蒼溪縣白驛鎮岫云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李君:

      加大對村干部激勵力度

      報告這樣說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支持制度,千方百計推動農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

      “報告用相當的篇幅對深入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作出部署,讓我感到格外振奮。”李君說,他已扎根岫云村17個年頭,見證了農村的巨大變化。

      “以前從村里到成都要坐14個小時的車,現在高速路通到家門口,到成都只要3個小時?!崩罹榻B,為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村上把品牌餐廳開到了成都,還在村里辦了食品加工廠和建材加工廠,解決了50多人的就業問題。2024年,岫云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萬多元,村民過上有小轎車、有樓房、有固定存款的“三有”生活。村上還將每月1日定為公益勞動日,動員村民集中參加公益勞動,村民精神風貌持續改善。

      報告對壯大鄉村人才隊伍作出部署。在李君看來,近年來,隨著基層干部待遇提高,村干部年輕化趨勢顯現,但也存在“矮子中間拔高個”甚至找不出“后備干部”的現象。他建議加大對村干部的激勵力度,定向選拔優秀村支書進入鄉鎮領導班子,助推鄉村全面振興藍圖早日實現。

      李君還關注到直播打賞存在的“亂象”,靠“賣慘”“編劇本”博流量的現象較為突出,非常影響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他建議相關部門出臺規范性文件,同時高度關注網絡游戲對青少年成長帶來的不利影響。

      全國人大代表、樂山市馬邊彝族自治縣花間刺繡專業合作社刺繡工喬進雙梅:

      “三個變化”印證民族地區跨越式發展

      報告這樣說

      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加快發展,加強邊疆地區建設,推進興邊富民、穩邊固邊。

      喬進雙梅的家鄉馬邊彝族自治縣是樂山市最偏遠的一個縣,她在發言中講述了家鄉發生的三大變化。

      “第一個是從山旮旯的‘小縣城’變為通四方的‘中轉站’。”喬進雙梅說,以前馬邊縣全是蜿蜒曲折的盤山路,到樂山一個來回要花2天以上的時間。如今,馬邊已經通了一條高速公路,第二條過境高速公路也在加快建設?!邦A計年底建成通車,將為馬邊發展帶來更多人氣、財氣和發展底氣?!?/p>

      “第二個變化是不起眼的‘小服飾’變為促增收的‘大產業’。”喬進雙梅是一名刺繡工,她牽頭成立合作社,以“零投入入股、零基礎就業、零風險增收”模式發展彝繡產業,近年累計開展技能培訓超4萬人次,有效帶動農村近900名婦女居家靈活就業,人均年純收入超1.5萬元。“現在的她們,背著娃、繡著花,能養活自己、養活家。”

      “第三個變化是等靠要的‘懶想法’變為比著干的‘新思想’。”喬進雙梅介紹,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彝鄉群眾走出大山,他們傳統封閉的“舊觀念”漸漸改變為比學趕超的“新思想”,努力把日子越過越紅火。

      “這些翻天覆地的變化,得益于黨和國家的好政策?!彼ㄗh支持建設樂山至宜賓鐵路馬邊支線、支持宜賓至西昌至攀枝花高鐵過境馬邊。“期待在不久的將來,鐵路能成為馬邊縣經濟騰飛的有力翅膀,帶領這片土地邁向更加繁榮的明天。”(川報集團特派記者 張守帥 王國平)

    (責編:李強強、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