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bbr id="k8iu8"><th id="k8iu8"></th></abbr>
  • <abbr id="k8iu8"><option id="k8iu8"></option></abbr>
    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一條氣象預警的送達

    人民網記者 朱虹
    2025年03月18日14:31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一條氣象預警信息的發布,能為各地提前做好災害防御和應急處置爭取到寶貴的時間。

    今年3月23日是第65個世界氣象日,今年氣象日的主題為:“攜手縮小早期預警差距”。

    氣象預警信息送達公眾的過程,要從精密的氣象觀測說起。

    為了更早地捕捉天氣系統,氣象部門通過空基、天基、地基觀測設備,24小時不間斷地對風、溫度、濕度、雨量、雷電、云等諸多氣象要素進行監測記錄和分析。

    “氣象衛星通過多光譜遙感技術,可探測大氣中水汽、云層及對流活動的早期信號,為預報員構建未來天氣系統的三維演變模型提供關鍵數據,讓氣象預報員大致掌握未來天氣的發展趨勢。”四川省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陳朝平介紹,“雷暴大風、暴雨、冰雹、短時強降水等強對流天氣過程,尺度小、發展速度極快,想要捕捉到它們,就需要氣象雷達這樣的‘前線哨兵’來精細跟蹤。”

    目前,四川省建有7個高空氣象觀測站、146個國家級地面自動氣象站、5193個區域氣象觀測站,還擁有10部新一代天氣雷達、7部L波段探空雷達、12部空廓線雷達,組成了新一代雷達觀測網;此外,建成風云3號、4號衛星接收系統,建立省、市、縣三級技術保障體系,實現了各類觀測設備運行狀況的實時監控。

    觀測數據經超級計算機處理后,結合數值預報模型和機器學習算法,生成災害概率預測。以雷暴大風為例,預報員需分析雷達回波強度、云層伸展高度等指標,制定預警閾值并嵌入智能平臺。當實時數據達標時,系統自動觸發警報,預警信息從生成到發布僅需3-5分鐘。

    隨著各項數據源源不斷地被采集,省市縣共用的四川省基層氣象災害預警服務平臺便派上用場。目前,該平臺已基本實現全省覆蓋,每年向40余萬決策用戶和110余萬定制用戶發布約6億條預警信息,信息可在3分鐘內送達全部用戶,且準確率高達100%。

    2024年,四川省氣象局完善高級別氣象災害預警“叫應”標準,啟用閃信強制觸達等新興技術,預警信息覆蓋率達98.8%。全年發布預警信息4.87億余條,“叫應”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1.2萬余人次;臨災轉移避險人數較2023年減少10%,成功避險人數提升271%,避免因災傷亡人數提升243%。

    此外,制度的完善與保障也是關鍵。從2024年2月1日起,《四川省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發布與傳播規定》(以下簡稱《規定》)正式實施,四川省氣象災害預警信號包括暴雨、暴雪、強降溫、大風、沙塵暴、高溫、干旱、雷電、雷暴大風、冰雹、霜凍、大霧、霾、道路結冰14類。這些預警信號按照氣象災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緊急程度和發展態勢,依次劃分為藍色、黃色、橙色、紅色4種顏色?!兑幎ā返氖┬?,對提升氣象災害預警能力、建立健全氣象災害預警和災害防御應急聯動機制、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等具有重大意義。

    (責編:羅昱、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